主办单位
  • 山东省教育厅
  •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
大赛执委会办公室
  • 地 点: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 地 址:济南市中区土屋路3-1号
  • 邮 编:250000
17届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模具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比赛在青岛工程职业学院进行
发布时间:2024-12-21    浏览次数:840

2024年12月9—11日第17届山东省职业技能大赛高职“模具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比赛在青岛工程职业学院举行,全省20队参赛,其中青岛工程职业学院、泰山职业技术学院、济南职业学院获得前3名。

12月09日,开赛式在青岛工程职业学院举行,青岛市教育局一级调研员李业庆、专家组长、裁判长、监督仲裁组长、青岛工程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李群、副院长高桥和参赛选手、教师等600余人参加开幕式。比赛分为模具数字化设计、模具数字化制造和智能化注塑成型三个模块,参赛选手逐一完成了每个模块的比赛。

本赛项为团体赛,每队由2名选手组成,比赛总时间为9小时。赛项以模具制造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为依托,以先进的数字化技术与精密制造技术为载体,将前沿技术及技能融入比赛内容,检验选手在模具数字化设计、三维建模、工艺分析、数控编程及加工注塑等方面的技能掌握情况。同时,还注重考察选手在团队协作、问题解决以及创新思维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本赛项充分展示了参赛队伍在模具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领域的深厚功底和创新精神。各队选手在紧张激烈的比赛中,凭借精湛的技能、严谨的态度和出色的团队协作能力,展现了高水平的职业素养和技术实力。

比赛内容设计科学、全面,既考察了选手对模具数字化设计软件的应用能力,又检验了他们在数控编程、模具加工及装配注塑等方面的实操技能。同时,赛项还注重考察选手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为模具行业培养了一批具备创新精神和实战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赛后专家对比赛进行了点评,专家认为,各队在模具设计、数控编程及加工注塑方面表现出色,不仅准确理解了设计要求,还展示了高效、精确的加工技术。同时,选手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展现出良好的应变能力和创新思维,令人印象深刻。赛项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推动了模具行业数字化人才的培养,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这次选手的成绩也反应了选手们在模具数字化设计方面展现出高超技能,设计作品精准、高效,体现了对先进设计软件的熟练掌握。数控编程与加工环节,多数队伍操作流畅,加工精度高,展现了良好的实操能力。部分队伍在模具装配注塑阶段表现出色,快速准确完成装配,模具运行稳定,体现了高水平的综合能力。

不足之处在于部分选手在复杂模具设计细节处理上略显不足,需进一步提升设计精度与创新能力。加工过程中,个别队伍在材料利用率和加工效率上存在提升空间,需优化加工策略。模具装配注塑阶段,少数队伍在调试过程中遇到难题时,解决速度较慢,需加强团队协作与应急处理能力。

本次省赛的承办校青岛工程职业学院,简称“青工职院”,2019年在整合青岛市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资源基础上由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教育部备案,是全日制公办专科层次普通高等学校,实行省市两级管理、以青岛市为主的管理体制。

青岛工程职业学院位于青岛市城阳区龙翔路3号,目前占地509亩,建筑面积25.8万平方米,有教职工400余人,在校生1万余人。学院设有智能制造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海洋财经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等4个二级学院,智能制造专业群、海洋药品智造专业群成功立项山东省高水平专业群。依托区域发展开设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大数据技术、工业互联网技术、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城市轨道车辆应用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药品生物技术、健康管理、大数据与财务管理等38个专业,拥有轨道实训中心、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实训中心、智能制造实训中心、海洋生物实训中心和财经商贸实训中心等11个实训中心,共计92个实训室,教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1.3亿余元,有效满足实训教学、赛证融合和社会培训等需要。

学院定位于服务和融入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青岛市实体经济发展、现代产业先行城市建设、24条重点产业链发展需要,重点围绕现代制造业,着力打造能够支撑青岛市工业现代化进程的专业体系,与青岛市工业发展同步同频。依托青岛市产业规划和布局,以培养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交通运输、高端服务业技能人才为目标,学院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多种途径开展校企合作,与华为集团、青岛地铁集团、海尔集团、海信集团、歌尔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海克斯康、京东方等知名企业联合培养人才。供稿:智能制造学院  摄影:周一诺